您當前的位置 :首頁 > 科技 > 科技博覽
投稿

我國發(fā)布首個海洋天然產物三維結構數據庫

2018-07-11 17:07:11 來源:人民日報 作者:王寧 點擊圖片瀏覽下一頁

 

 7月3日,在“2018年全球海洋院所領導人會議”上,青島海洋科學與技術試點國家實驗室(以下簡稱海洋試點國家實驗室)發(fā)布海洋天然產物三維結構數據庫,3.1萬個海洋天然產物的準確三維結構等重要數據將向全球開放共享。

海洋是一個巨大的藥源寶庫,迄今為止,人們已經發(fā)現(xiàn)了約3萬個結構新穎、活性多樣的海洋天然產物。海洋試點國家實驗室、青島海洋生物醫(yī)藥研究院及中國海洋大學等多家單位,聯(lián)合開發(fā)了首個海洋天然產物三維結構數據庫,該數據庫約含有3.1萬個海洋天然產物的準確三維結構,可直接用于虛擬篩選與智能藥物設計。

“打造‘藍色藥庫’是人類的共同事業(yè),需要國際社會共同參與。我們開放數據庫,希望為人類的健康事業(yè)造福。”海洋試點國家實驗室學術委員會主任、中國工程院院士管華詩表示,這個三維結構數據庫是“藍色藥庫”的基礎數據庫,將會提升海洋藥物開發(fā)的速度與效率。

據海洋試點國家實驗室海洋創(chuàng)新藥物篩選與評價平臺主任楊金波介紹,全球范圍內海洋藥物研究遇到的主要問題就是資源獲取問題,如何從數萬個天然產物中篩選、開發(fā)新藥是構建“藍色藥庫”的關鍵。經過兩年的時間,海洋試點國家實驗室聯(lián)合美國、英國、法國、澳大利亞等國家的18個團隊、100多名專家協(xié)同攻關,通過從海洋微生物、礦物、動物當中提取天然產物,構建了精確的三維結構數據庫。目前,海洋試點國家實驗室已經完成170余個美國FDA批準的腫瘤藥物靶點對海洋化合物數據庫的精確篩選,發(fā)現(xiàn)1000余個具有開發(fā)前景的抗腫瘤藥物苗頭分子,經過有機合成、生物實測、藥理藥效分析和臨床前試驗,發(fā)現(xiàn)了諸多可開發(fā)為海洋藥物的先導化合物,海洋藥物篩選準確率由20%以下躍升到70%以上。

海洋試點國家實驗室高性能科學計算與系統(tǒng)仿真平臺主任魏志強表示,海洋天然產物三維結構數據庫的發(fā)布體現(xiàn)出幾個方面的交叉。第一是平臺的交叉。海洋試點國家實驗室兩個重要的平臺——新藥篩選平臺、超算平臺的交叉融合使得三維數據庫的建設有了可能。第二個交叉是學科的交叉,藥物的研發(fā)設計和信息領域的超級計算機的交叉。原來傳統(tǒng)的一款新藥的研發(fā)周期大概要10到15年,成本要10億美元到15億美元,通過超算則可以大大降低成本、縮短周期。這些交叉融合也是海洋試點國家實驗室平臺型效應的集中體現(xiàn)。

責任編輯: 任志強
版權聲明:
·凡注明來源為“今日報道網”的所有文字、圖片、音視頻、美術設計和程序等作品,版權均屬今日報道網所有。未經本網書面授權,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、轉載或建立鏡像。
·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,均轉載自其它媒體,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,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。
不良信息舉報信箱 網上投稿
關于本站 | 廣告服務 | 免責申明 | 招聘信息 | 聯(lián)系我們
今日報道網 版權所有 Copyright(C)2005-2016 魯ICP備16043527號-1

魯公網安備 37010402000660號